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發揮著民生保障安全網、收入分配調節器、經濟運行減震器的作用,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民生改善和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制度從無到有、從單項突破到整體推進,形成了社會保障體系基本框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方針,推動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3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6億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3億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8億人,織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牢牢守護著億萬人民的美好生活。廣大人民意氣風發、滿懷信心,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創造美好生活中邁向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2000多年前孔子描繪的理想社會,已然徐徐照進現實。這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和夙愿,這是百年大黨初心使命的生動寫照。
(一)
思想的閃電總是走在時代的雷鳴之前。社會保障事業的每一步發展,都閃耀著思想引領之光,展現出理論創新之力。
2021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并就“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成功經驗,系統回答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重大問題,深刻闡明社會保障工作的豐富內涵、思想方法、工作任務,為促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社會保障工作連著千家萬戶、事關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總是時時牽掛于心、親自謀劃推動。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總書記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就深情道出人民期盼有“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等重要會議,研究審議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問題;提出“社會保障全民覆蓋”的目標,堅持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方針,推動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每一次進村入戶噓寒問暖,每一項決策部署,都流露著真摯深厚的人民情懷,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人社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悟社會保障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共同富裕中承擔著重要職責使命,以務實有效舉措落實社會保障領域各項改革發展任務,扎實推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抓改革,統一制度,實現制度公平;抓擴面,把更多的人納入社保體系,實現應保必保;抓機制健全,合理調整,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抓保大局,減輕企業負擔,穩市場主體穩就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抓基金調劑統籌,確保養老金足額發放;抓管理監督,完善基金風險防控體系,守好“保命錢”;抓服務,健全管理服務網絡和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群眾辦事體驗。
這是一份亮麗的民生答卷:2012年以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7.88億人增加到10.3億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從1.52億人增加到2.3億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從1.9億人增加到2.8億人;60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9.99%以上?此茖こW钇驷,成如容易卻艱辛。每串閃光數字的背后,都凝結著人社部門的政治擔當和辛勞汗水。
“社保政策暖萬家,幸福日子萬年長!”“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更有奔頭!闭U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山東日照市重度殘疾農民崔大叔領上養老金,喜笑顏開;江西瑞金市的肖奇欄工傷后,規定范圍內16萬元醫藥費全部報銷,拿到了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按月領取傷殘津貼;福建南安市民李西芳退休20多年,養老金漲了3倍多,日子有滋有味。從城市到農村,政策甘霖飽含著深情和厚意;從天南到海北,幸福笑臉傾訴著溫暖和感激。
(二)
“從今年1月開始,實施企業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毕⒏Τ,廣大群眾拍手稱好。從縣級統籌起步,逐步提高到市級統籌和省級統籌,再到全國統籌,這意味著統籌層次越高、統籌面越廣,統籌的效率就越高,互助共濟功能就越強。
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走勢圖,生動勾勒出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堅實步伐,標志著我國社會保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向新的高度。2016年,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授予中國政府“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
制度問題更帶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最大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改革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覆蓋范圍最廣的時期。緊扣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從試點探索、建章立制到全面推進、構建體系,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一路蹄疾步穩、勇毅篤行,推動社會保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走好全國一盤棋,推動系統集成。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形成職工養老和居民養老兩大制度平臺,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出臺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職業年金轉移接續政策,搭橋連線織密網。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了省際結構性矛盾,從“各管一畝地”到“共注一方池”,4年時間跨省調劑資金達6000多億元,緩解了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基金支付壓力;建立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實現了養老保險基金全國范圍內地區間余缺調劑。一網兜進所有人,打破城鄉分割、職業分割,不分“城里人、鄉下人”,不分體制內、體制外,面對年老、失業、工傷等風險時都有了相應的制度保障,社會保障的陽光雨露灑向每個社會角落。
堅持問題導向,勇毅攻堅破難。緊盯老百姓在社會保障方面反映強烈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緊盯制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硬骨頭,以釘釘子精神推動改革落實。面對老年生活更有質量的期盼,在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建立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實施由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保險制度,推動建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讓退休后多有一份收入;面對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需求,實施工傷預防五年行動計劃,優化工傷康復確認流程和縮短確認時限,推進工傷保險預防、康復、補償“三位一體”制度體系建設,為職工群眾健康安全撐起“保護傘”。
強化法治思維,推動社會保障行穩致遠。陸續出臺實施相關行政法規和配套規章,各項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完善,依法落實各級政府和用人單位、個人、社會的社會保障權利、義務、責任,推動社會保障體系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
(三)
社會保障是現代經濟社會的“減震器”,不僅具有互助共濟功能,而且具有經濟運行逆周期調節功能,可以改善居民消費預期,拉動有效需求,為勞動力要素順暢有序流動創造環境條件。以人民利益為上,以萬家疾苦為重。人社部門扛起政治責任、擔當作為,政策應出盡出,辦法能用盡用,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以政策支持傳遞發展信心,以便民服務提升民生溫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面對世紀疫情反復襲擾,人社部門發揮職能優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社會保障政策與其他領域政策協同聯動,緊緊圍繞保市場主體、紓困中小企業、穩定和擴大就業發揮作用。先后6次降低社保費率,5項社?傎M率從41%降到33.95%,有力促進了實體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2020年啟動實施力度空前的“減免緩降返補”政策,三項社會保險為企業減負1.54萬億元,占整個減稅降費的2/3,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042億元。這些政策含金量高、受益面廣、落實及時,得到企業普遍歡迎和高度認可。
面對疫情反復和經濟下行壓力,人社部日前再度出臺助企紓困政策,擴大階段性緩繳三項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范圍,22個特困行業和符合條件的困難中小微企業受益;發揮失業保險穩崗作用,加大穩崗返還支持力度,在中小微企業穩崗返還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的基礎上,大型企業穩崗返還比例由30%提至50%;拓寬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技能提升補貼受益范圍;繼續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全力以赴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為穩住經濟大盤積極貢獻人社力量。
社保扶貧是脫貧攻堅的底線工程,是實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根本保障。把社會保障兜底扶貧作為基本防線,加大重點人群救助力度,用社會保障兜住失去勞動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聚焦特殊貧困人口精準發力,加快織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網,支持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保,地方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為深度貧困地區送去提高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企業穩崗返還標準等政策禮包;開展貧困人員“應保盡!毙袆,十幾萬社保干部鉆山溝、攀懸崖、涉險灘,把黨的真情與厚愛送到千家萬戶。2013年以來,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079元提高到12588元,年均增長11.6%。世界銀行官員感嘆,“中國的有效社保成為扶貧基石”。
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再分配功能,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把民生保障作為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扣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免除群眾后顧之憂,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意愿,以改善民生為導向擴大消費。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建立健全待遇確定和合理調整機制,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有效改善低收入群體生活,推動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從1686元增長到2900多元,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從82元增長到179元;全國月平均失業保險金水平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工傷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升,在年享受待遇人數僅增長7.8%的情況下,基金支出增長近1.5倍,達到990億元,為廣大工傷職工提供了更有力的醫療救治和生活保障。被征地農民、退捕漁民享受養老保險繳費補貼,工傷保險創新建設工程按項目參保方式,失業保險擴圍保障城鄉所有參保失業人員,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戶籍限制,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發展的成果。
(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社;鹗巧鐣U鲜聵I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事關社會保障制度的平穩運行,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也是養老金上調的強力支持。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啟動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隨著重磅政策舉措不斷發力,養老基金盤子越來越大,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推進社保擴面征繳。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開展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建立覆蓋13.9億人的全民參保數據庫;聚焦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實施精準推送式宣傳,推動應保盡保;完善社保參保繳費激勵約束政策,引導群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放開2億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社保覆蓋范圍持續擴大,社;鹗杖氩粩嘣鲩L。截至目前,基本養老、失業、工傷3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存6.9萬億元,為社保制度健康平穩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拓寬基金籌資渠道。穩步開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推動基金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投資,健全監管制度與機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老百姓的養老錢真正得到保值增值。截至2021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規模超過1.51萬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近6.5%,投資收益額超過2600億元。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資金凈撥入累計2150億元,目前累計劃轉93家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國有權益總額1.68萬億元,為社;鹂沙掷m發展提供堅實的國資后盾。
維護社;鸢踩。健全社;鸨O管體系,強化收支管理和運行監測,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套保和挪用貪占各類社會保障資金的違法行為,確保各項社;鸬陌踩暾,守護好人民群眾的每一分“養老錢”“保命錢”。天津健全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風險防控體系,提升社;痫L險防范識別化解能力;山東強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協同,實行全鏈條強監管;貴州建立多部門聯動打擊社會保險欺詐犯罪長效機制,筑牢基金安全“防火墻”。
(五)
辦張社?ㄐ枰嗑?立等可取。擁有社?芨墒裁?不僅能夠辦理就業服務、領取養老金、看病報銷等100多項業務,還能購買水電燃氣、乘坐公交、游園觀景。網友稱道:“一卡在手辦事無憂,詩和遠方盡收囊中!
一張卡的變遷,折射出作風建設帶來的積極變化,承載著“人社工作為人民”的熾熱初心。
公共服務是落實社會保障政策的重要載體。每件事項辦理速度的快慢,每個工作人員服務臉色的冷暖,每次辦事前后的體驗,都關聯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關系到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人社部門堅持致廣大而盡精微,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管理精細化程度和服務水平,推動社保經辦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從方便自我向方便群眾轉變,用更加貼心暖心的民生溫度,裝扮老百姓的“表情包”。
完善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和服務網絡。圍繞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全國建立起5400多個縣級以上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基本形成從中央到省、市、縣、鄉鎮(街道)統籌城鄉的五級社保經辦管理服務網絡。拓展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功能,開通全國性、跨地區的52項社保公共服務,各地平臺應接盡接、服務應上盡上,累計訪問量突破30億人次,群眾辦事“暢行無阻、全網漫游”。推動社保經辦服務向群眾身邊延伸,不少高頻服務事項下沉至基層平臺,深圳、南京等地建立15分鐘社!胺⻊杖Α。群眾社保事務就近辦、線上辦、快速辦更加方便快捷。
面向老百姓的事,就要刪繁就簡、陽光透明。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清事項、減材料、壓時限,關聯事項打包辦、高頻事項提速辦、異地事項跨省辦、所有事項簡便辦,從一件事“一次辦好”到免申即辦“一次不跑”,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從“就近可辦”到“上門幫辦”,不斷優化企業、群眾的辦事體驗。推進社保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把社會保障政策向基層、向群眾講清講透,讓老百姓看得懂、算得清、用得上,搭建起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提高社會保障治理效能。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創新服務模式,開展“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推行“不見面”審批,把企業、群眾最關心的事項端到網上、端到移動端辦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堅持傳統經辦服務方式與智能化創新并行,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暢通代辦服務的線下渠道,不斷完善適老化服務,不讓一個“慢跑者”掉隊。
群眾的笑臉,就是努力的方向;群眾的口碑,就是最大的褒獎。
(六)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堅持發揮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在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共同富裕,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作為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堅持制度引領,用改革的辦法和創新的思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不斷將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向前進。
這些寶貴經驗是從中國土地生長出來的,凝結著黨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要堅持和發展這些成功經驗,不斷總結,不斷前進。
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堅持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照亮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系統觀念,把握好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思考和謀劃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堅持國家頂層設計,做到全國一盤棋,準確把握社會保障各個方面之間、社會保障領域和其他相關領域之間改革的關系,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確保各項改革形成整體合力。堅持制度的統一性和規范性,不能自行其是、搞變通,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各項改革方案的貫徹落實。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必然要求。堅持制度引領,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圍繞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等目標,立柱架梁、夯基壘臺,統籌城鄉、并軌運行,應保盡保、全面覆蓋,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推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向而行,提升社會保障治理效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鋪就溫暖底色。
立足國情、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發展中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是水漲船高的關系,水淺行小舟,水深走大船,違背規律就會擱淺或翻船。當前,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社會保障不能脫離這個最大實際。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做超越發展階段和財力水平的事情,始終立足;,從基本權益做起,循序漸進、積少成多,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
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越是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越是要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社會保障事業健康發展。要加強社會保障立法工作,做到推進工作有法可依,深化改革于法有據。強化社會保險法律法規實施,提高執法有效性、權威性。依法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體系,強化收支管理和運行監測,以零容忍態度打擊各類欺詐騙保行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每一分“養老錢”“保命錢”。
東風浩蕩滿目新,砥礪奮進正當時。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邁向新時代新征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更大的改革勇氣、更積極的進取精神,推動社會保障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筑牢堅實的根基。(祖任平)